成都毛家湾艺术博物馆
返回首页
新闻动态/News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动态
端午节起源与发展及文化习俗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25-05-26

一、端午节的起源与发展

 

端午节起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日期为农历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因主张改革而遭到排挤,最终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五月初五都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示怀念。

 

端午节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逐渐发展成为集祭祀、庆祝、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除了纪念屈原外,端午节还融合了各地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习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如挂艾草、饮雄黄酒、佩香囊等习俗,都是对端午节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天中佳景》图局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天中”即端午节的别称,故知此画当为端阳应景之作。幅中凡绘瓶插蜀葵、石榴、菖蒲等五月花卉,枝梢并系有精致香囊。盘中则摆设粽子、荔枝、石榴等。本幅上方,另见道教的灵符四道,及锺馗画像一。按,符咒自黄帝时代起,即被视为驱鬼的工具。北宋神宗年间,也已出现印制锺馗画像的记载。

 

 

二、龙舟文化

 

龙舟的起源:

   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关于龙舟的起源,传说与屈原有关。人们为了寻找投江的屈原,纷纷划船搜救。后来,这一行为逐渐演变为划龙舟的比赛,以纪念屈原。

 

龙舟的构造与特色:

   龙舟通常选用杉木、樟木等优质木材制成,船体修长,龙头龙尾装饰精美,色彩鲜艳。龙舟的划桨手通常穿着统一的服装,精神抖擞,划桨动作协调一致,呈现出一种壮观的气势。

 

龙舟比赛的盛况:

   每到端午节,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比赛现场人声鼎沸,观众们为各队加油助威。选手们奋力划桨,竞相争先,展现了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龙舟比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

 

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龙舟文化也在不断地传承与发展。如今,龙舟比赛已经成为国际性的赛事,吸引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参与。同时,龙舟文化也被广泛应用于旅游、文化交流等领域,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龙舟夺标图》,元 吴延晖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关于端午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认为是龙的图腾崇拜,有些地区又把五月五日当作「恶月」、「恶日」进行驱邪避恶仪式,最后结合纪念屈原而成端午节。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渡,这幅画了三艘龙舟在河中竞渡,主龙船装饰华丽,前后两船则摇旗呐喊,锣鼓喧天,溪流两旁有侍卫仪仗列队游行,场面十分热闹。

 

三、 端午节饮食文化

 

    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包粽子、挂艾草、佩戴香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饮食文化更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端午节饮食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方式上。端午节的代表性食品粽子,是由糯米、豆沙、咸蛋黄、肉类等多样食材包裹在竹叶或荷叶中蒸煮而成。其形状多样,口味丰富,既有甜粽也有咸粽,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此外,端午节还有饮雄黄酒的习俗,雄黄酒被认为具有驱邪避疫的功效,体现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在各类传统美食中,粽子无疑是端午节最为重要的一种。粽子的制作过程虽然繁琐,但每一步都充满了匠心独运。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糯米进行浸泡,使其充分吸水膨胀;接着,根据个人口味选择豆沙、咸蛋黄、肉类等馅料;最后,将馅料和糯米用竹叶包裹好,放入锅中蒸煮数小时。出锅的粽子,糯米软糯、馅料鲜美,再配上竹叶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

 

《天中佳景图》清 方士庶 现藏上海博物馆

 

     除了粽子,端午节期间还有许多其他美食,如艾草糕、五毒饼等。这些美食的制作过程也各具特色端午节的饮食文化不仅体现在美食的制作上,更与民间健康理念紧密相连。例如,粽子中的糯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而雄黄酒则被认为可以驱邪避疫。这些食材的选择和搭配,既体现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


    总的来说,端午节的习俗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深邃还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